厦门的饕餮地图

(2004-07-20)


  厦门的温婉多情、玲珑秀丽,最适合自助旅行者带着休闲的心境来细细品味了。到了厦门,且选一家宾馆住下,放下行囊,就放下了一切世俗的牵挂。而一路品遍这里的美食,更会让你生出“何妨长做鹭岛人”的慨叹。
    说厦门小家碧玉,看居住在这儿的人的饮茶方式就知道了。厦门人喝茶,喜欢用紫砂壶浅斟低酌,老茶客更是将那暗褐色的茶垢视若千年宝贝,倘若有不解风情的人把它洗了,他不跟你急才怪。
    厦门人一旦有了闲房,就会刻意装修成“榻榻米”式的茶室,连客居厦门的外地人也常跟风。有朋自远方来,可放上衾被枕头当客房;平日则置一小桌,摆上一套紫砂茶具,呼朋唤友,海阔天空。
    别看厦门城小,卖茶叶、茶壶的店可不少,总是在不经意间,街角就冒出一个这样的店来。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店面,中间总是夸张地摆一张形如梯田的木质茶桌,那是用整个树根雕成的,看漫溢出来的澄碧茶水顺梯而下,平添了一种视觉享受。不管你是哪里来的,只要进了茶叶店,店主总会招呼你坐下来,喝喝茶,至于买不买茶叶,悉听尊便,绝无勉强之意。
    乌龙茶喝多了,尤其是空腹时,容易茶醉。远在明清时代,厦门人就发明了一种茶点———花生酥。花生酥的特点是入口即化,在满口醇香时让茶水的清芳送一程,直抵胃中,感觉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花生酥在民间也叫贡糖,不知古时候是否真有地方官将它拿来巴结皇上或皇上的三宫六院?
    厦门离安溪很近,厦门人喝安溪乌龙茶的居多,可是多数人并不买级别很高、价格很贵的铁观音。厦门人爱喝浓茶,他们抓到紫砂壶中的茶叶,经滚水冲开后,总是将壶胀得满满的。要是追求特级乌龙茶,就太伤本了,无法持之以恒地喜爱。这就跟厦门人娶妻,总是挑选容貌不出众却无比贤惠的女子有异曲同工之处,看重的是持久弥新。
    国际银行大厦四楼有一个可以将鼓浪屿尽收眼底的环廊,雅子休闲餐厅开在这儿显然卖的不仅是美食,还有美景。颇具日本风格的雅子有的是精致的餐具和白色三角钢琴突显的优雅,只是餐具上的美食似乎欠缺点让人痴情的作料。这样的地方适宜来坐一坐,要一份泡芙和咖啡就好。
    在厦门,百年历史的羊肠小道,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为古道,这在陕甘宁一带会被笑掉大牙的。厦门少有百年老店,那些能灶火延续五六十年的小吃店都算够“牌子”的了。比如,鼓浪屿龙头路的麻糍、大中路的沙茶面、钱炉灰埕巷的白卤面……
    有朋自远方来,本应大鱼大肉以显豪情,可是,偏有不解风情或风情独具的友人,非要品味厦门地道的小吃。去哪儿呢?那些经典小吃的名声也被它自己开的路边摊给毁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就陪他们到钱炉灰埕巷,在那间破落的清代老宅里,坐在被岁月和肥臀磨得凹陷发亮的奇石上,我们四人分坐在老亭子的四角,每人拥有一张小桌,那阵势有点像古代宫中的宴席,等着上菜。店主是一对夫妻,似乎挺恩爱。筷子就插在需要维修的木柱上,自个儿取来,品尝着他们集二十多年的酸甜苦辣和烹调经验折腾出来的白卤面和五香卷,那种家常的温馨感觉,厦门再也没有第二家。
    中山路确实是寸土寸金,可是一家将烧肉粽卖得海峡两岸都知道的小吃店,既没有店名,又屈居于八九平方米的方寸之地上,就是打破你的脑袋恐怕也想不通店主的经营之道属于哪个门派。无论熟客还是陌生人,到那里一律要排队。加料烧肉粽用的无非是香菇、板栗、虾米、猪肉、糯米这几样原料,却被店主做得比别处更醇香热润,给一条老街平添了几分鲜活的历史感
    厦门菜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特色,其烹饪特点是:汤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素菜和小吃,则是厦门菜的两大拳头商品。
    厦门的风味小吃发展至今已有200余种。其中尤以咸食的烧肉粽、虾面、薄饼、芋包、韭菜盒、土笋冻、沙茶面、油葱稞、炒稞条,甜食的花生汤、圆仔汤、贡糖夹饼、炸麻花、炸枣、炸蒜、面茶等最为长盛不衰。
    旅游贴士

  气候:厦门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多雨,除了8月份台风季节,其他时间均适合出游。

  住宿:想省钱的话可以住在鼓浪屿,价格在120元左右。

  购物:厦门主要的商业街有中山路、鼓浪屿龙头路、厦禾路、白鹭洲购物游乐城及湖滨中路等等。买海鲜干货一定要会讨价还价,像大干贝每斤200元左右就可以拿下。

  推荐线路

  宜安排三日游:

  D1游览集美学村、鳌园、海沧大桥和青礁慈济宫。

  D2游览鼓浪屿(日光岩、菽庄花园)、万石植物园,中山路购物,赏白鹭洲夜景。

  D3游览南普陀、胡里山炮台,环岛路休闲漫步。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