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碑林:文人匠心

(2004-07-21)


   据考证,密山“春秋时为肃慎族辟居,清光绪年设府通商,历史悠久,学术繁昌。”1939年,密山一度改为东安省首府,辖周边七县一市,名噪一时;当年王震将军率10万解甲官兵,吹响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号角,开赴的第一站密山成为屯垦文化之发源地;密山从此便时有名人雪泥鸿爪、雁过留声。据统计,有70余名将军、副部级以上干部曾工作、战斗在这里,丁玲、邵宇、艾青、吴祖光、聂绀驽等诸先贤更是“力树密山文化之先帜”。
    而今几经沧桑,不变的是密山的文化底蕴和密山众文人的一片赤心。胡春东就是其中之一。十年前,时任密山市人事局长的他抵不住文人式的发心,断然决定取消密山干部疗养院,在青年水库原“猪号”附近修“云水山庄”,建碑林风景区。
    胡春东一行带着这样的追求来到北京。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密山人开始了几年间的墨宝寻迹,毛泽东、王震、郭沫若、丁玲、艾青、邵宇、启功、欧阳中石、沈鹏……
    1994年,胡春东开始筹划建碑林。萧福宝作为密山知名书法家,从此与胡春东比肩而行。1995年春,二人到河南省徽县市定制了100块太行山青石。
    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座落在欧式风格的云水山庄之内,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定廊名。占地4万平方米的碑林是东北最大的现代书法艺术碑林,汇集了现代著名书法家以及在密山工作、战斗过的老革命家、文化名人书法精品石刻1500余件。碑林整体构思独特,碑、廊、亭、墙形态各异,地面用草坪和白色的大理石铺成了“翰墨铸缘,书艺千秋”八个大字,与碑廊浑然一体。
云水山庄的庄门为一支如椽巨笔,笔长8.56米,重2.16吨,已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号称天下第一笔。“天下第一扇”用天然的扇形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正面是著名书法家吕如雄书写的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笔力苍劲,率意超旷,与扇形巨石相映成辉。
“圣船石鼓”是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中的一大型组合石刻,该石刻由两面石鼓和一船型条石组成,石鼓上是著名书法家陈陵陀书写的小篆,一为“金石乐寿”,一为“书画春永”。船型石则取其自然天成,其中一面书“瀚园击鼓、墨海行舟”,是对密山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懈追求的写照。
&    每一处人文景观都有自己的气韵在流动,启功的儒雅,欧阳中石的奇崛,沈鹏的灵动,赵朴初的脱世……真草隶篆,各具风格,理法神韵,百家争鸣,真可谓“书诗赋之雅辞,聚翰墨之硕丰,佳作妙品,赏味不尽”。正如前书协主席邵宇先生去世前绝笔:“白山黑水之间,密山风云如画”;又如胡春东在长廊中一石碑上所刻:“密山有幸,地名因北大荒而升阶;山庄无言,长廊供其地而扬声。”
    “北大荒生活,容纳了那么多豪情满怀的开拓者,把这个小地方看作是新的生命之火的发源地,怎能不激发我的热情……”这是碑林入口处一块斑驳的巨石上刻写的丁玲日记,其当年壮怀尽述于笔。
    同样在此生活过的毛泽东秘书李锐也在碑林中留有一词:“茫茫甸,西风晴起霜天变。霜天变,牛车栏草,夜空鸣雁。北飞南越何曾厌,千江万水常相恋。常相恋,抬头望断,低头思念。”词句中刻满了岁月沧桑。
碑林中还有一龟形石刻“生正逢时”格外引人注目。文革时期曾先后在八五三农场及密山农垦局改造的吴祖光正当成年,“自无所逃于天地间”,眼见锦绣年华消逝,遂感慨一诗:“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已至此,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读后让人唏嘘不已。
    碑林小长廊集中了在密山战斗过的老将军墨迹。原三五九旅政委谭友林、连长刘转连也在一碑刻中慨叹:“当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回?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
    沧桑岁月已逝,不朽的是那份燃情年代的记忆,永远刻载在这片碑林里。
    碑林中有吉林金意庵墨宝云:“北大荒兮今不荒,人文盛景两辉煌。世称三绝诗书画,并喜湖山云水长。”道尽山庄情致,也道出北大荒的今日之质:北大荒今已不荒,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