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修竹 摇曳生姿

(2004-07-21)


    竹海在广宁。绥江一河两岸万亩平原上,百里竹廊,微风吹过,竹子如同海洋波涛起伏,修竹翩翩起舞,发出海浪般的响声,使人犹如置身于竹林的波峰与波谷之间,于是叫它竹海。
由竹文化景区码头上船顺江而下,紧连码头是1000亩茂竹。
    随游船缓缓破浪,左岸是延绵伸展的十里竹廊带,右岸是万亩竹海的一隅,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江水,眼前有竹筏在江中逍遥而行,时有渔舟撒网,时有水鸟飞翔于水面,村姑村妇在江边洗衣,儿童戏水在旁,好一幅农家生活的画面。
    游船在一个古朴的小村镇靠岸,登岸走进小村镇,徒步于竹林幽径,优哉游哉穿越竹海。
    竹海大部分长的是青皮竹。听当地人说,广宁138种竹子有118种在春天长笋,夏天出笋的只有几种。这青皮竹笋很好吃,但人们不吃,让它成材,到秋天长出土的才吃,那时的笋叫黄头笋,长不高。“老导”还说,竹子对人类只有奉献没有索取,从没有人给它施肥,只须把成材的竹砍去用,竹笋就会冒出来,如不砍,整棵竹就会老化,少出笋。乡人都崇尚竹子精神。
    走了25分钟的竹林小道穿过竹海,登上一座依山而建的楼房,凌空观竹海,和风吹拂,万亩竹海掀绿浪,真的如临烟波浩渺的大海洋。
    在清朝同治年间,由于广宁竹成为大宗外销商品,经营竹类的商业也跟着兴旺起来。
    竹子不但是当时广宁重要的土产商品,而且竹笋也是广宁人民十分普遍的副食品,“四时皆有笋可食,其最佳者,甜笋、文笋”,可见广宁人民很早就因地制宜培植出这些美味可口的食物了。甚至“竹笋有醃为酸笋运销南洋各阜”,成了出口商品。
    抗日期间的民国三十年(1941)大饥荒,很多老年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广州、香港相继沦陷,一贯靠外销的广宁竹便没有销路,经营竹子的商号也奄奄一息,纷纷倒闭,“升米筒笏”也没有人要。靠竹为生的广宁人民便陷入生活非常困难的境地,有的人典田卖屋,有的卖儿卖女,甚至家散人亡。这一年竹子也开花了。这段艰难的岁月,是广宁竹的价值达到最低贱纪录的日子。
    旅游贴士
    食 在竹乡,几乎所有吃的东西都和竹子有关,却有个逗人的名字:“素肌擘新玉”、“绿野翡翠”、“竹林金童”、“竹林玉女”、“清山红鳝”、“竹山金眼兽”……另外还有醇香的竹酒,甘冽的竹心茶,独有的竹虫,驰名的竹林鸡,鲜嫩的竹笋等等。
    住 竹林深处,在一座座竹林小屋,宿其中,如住世外桃源中,惬意无限。若想感受“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佳境,可下榻到江边船屋宾馆。
    行 广宁竹海大观距离广州130公里、肇庆9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自驾车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