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白垩纪丹风碧骨

(2004-07-02)


    从古至今,丹霞山,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赞和赋颂过。到了二十一世纪,要写丹霞山,真是很难找些异样的感受。在多次的游历中总觉得,丹霞山是个很男性的地方。可能是山体横直山色赤褐的视觉所致吧。丹霞山尽管有媚姿酣睡的“玉女拦江”、有款款结伴的“姐妹峰”。但这只是男人堆里的一种点缀。觉得她们只是在此暂歇或经过。仰俯此间,阳刚充盈,阴柔略衬。踏入此间,似乎能听到从雄耸、硬实的山岩中吟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之类的词句来,心绪不禁张扩着高亢。赤褐的坦顶、陡壁,就象无数劳作、运动中的男人,裸露着壮实的胸膛和躯体,并散发出阵阵男人身上的气味。群立的巨岩、直峰,仿若兵将们穿甲持戟,列队成阵,弥漫着古战场的硝烟。
  丹山碧水追溯成因
  白垩纪末到第三纪早期(7000万年前后)的地壳运动,使得丹霞盆地结束了沉积的历史,整个区域开始缓慢上升,丹霞组转而遭受侵蚀。同时,盆地的差异运动使得丹霞组地层产生了一系列北东向断层及多组节理。但是直到距今3000万年前后,丹霞盆地的总体抬升量不大。
  在距今2000万-3000万年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丹霞盆地曾发生了强烈的断裂变动和较大幅度的抬升,抬升幅度较大的盆地边缘长坝组及丹霞组地层皆遭受侵蚀。经历了1000多万年漫长岁月的剥蚀,到距今700万-800万年间,丹霞盆地再度被夷平为起伏和缓的夷平面。锦江、浈江在这个夷平面上曲折蜿蜒地向南及向西南流动。
  大约到距今600万年前后,丹霞盆地发生了多次间歇性上升运动,浈江、锦江也保持曲流下切,而每次上升都间以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并形成相应的夷平面,使目前的丹霞山区保留了600米、500米、400米、300米及200米等多级夷平面及多级河流阶地。我们现在看到的丹霞山,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内随着地壳的间歇性上升与河流的间歇性下切而逐渐形成的。
  ■地理位置 丹霞山坐落在广东省仁化县城南4公里,距韶关市区50公里,而风景区南缘距韶关则不足15公里。
  ■旅游指引 因其山石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
  狭义的丹霞山仅限于北部的长老峰、海螺峰和宝珠峰构成的山块,以宝珠峰最高,海拔409米。广义的丹霞山包括了这里由红石组成的215平方公里的丹霞山区,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区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呈现一种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桥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米—500米之间。整个风景区山石林立,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象万千,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故又称“中国红石公园”。
门票:60元。
最佳旅游季节:春(3月到5月)、秋(10月至12月)两季。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