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跟着流水走

(2004-07-08)


   如果读过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就一定不会忘记那条令人心驰神往的湄公河。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叫做澜沧江。从青藏高原奔泻而来的江水,穿越高山峡谷,在即将窜出国门之际,地势突然变得宽广,到处是丘陵、平坝,长满芭蕉、棕榈、凤尾竹等亚热带植物,与它发源之处截然不同,这里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西双版纳。这片土地出产一种植物茶,1000多年来,为了把茶运到澜沧江的源头,诞生了一条伟大的交通线——茶马古道。古道和江水并行,仿佛冥冥中注定了一切,雪域高原为这片1600公里以外的土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水,用来滋养茶,然后茶被一驮一驮地运往高原,作为对水的回报。澜沧江水养育的不仅仅是植物,还有生活在它两岸的各族人民。
  佛寺里“请”出船板
  清晨,正是西双版纳一天中最凉快的时辰,整个橄榄坝笼罩着面纱似的白雾,随着几声沉闷的锣鼓声响起,曼春满村的130多个男子纷纷来到寨子中央村长岩教家的竹楼下。
  岩教家的竹楼容不了这么多人,年老的就上楼,年轻的在楼下候着。在拼龙舟之前,必须要请来“寨神”。“寨神”就供在岩教家的楼廊里。在一个专门隔开的阁楼里边,供放着龙舟的龙角和历年参加龙舟赛获得的锦旗、奖杯。上楼来的老人们盘腿坐在竹地板上,口里念念有词,大意是“我们的龙舟要下水,请无所不在的鬼神保佑我们的龙舟,过大江如同平地;保佑我们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约10分钟后,人群便朝寨子的佛寺走去。佛寺里,年轻人已把龙舟船板抬了出来,共有5块木板,有两块长20多米,是龙舟的船帮,其余3块较短,是底板和两头梢板。
  龙舟不能置于家居楼下,传说凡人之力是压不住龙舟的“神力”的。况且按照傣家人的习俗,木料是不能堆在家里的,那是从山林里来的东西,上面有山神的“灵气”,不然人会生病。所以只能放在寺庙中,他们相信佛祖的力量是无穷的。
  130个壮汉齐拼龙舟
  64岁的波涛轰老人是龙舟的掌船手,已经压了11年船头。他说,这条龙舟已有30多年历史,是用3棵3个人都抱不拢的参天楠木做成的。当年全村所有的男人,在莽莽的原始森林里用大刀、斧子一点一点地劈了两个多月,然后靠牛拉人扛,才把这木头运出深山老林。这条龙舟可以乘坐57人,是景洪最大的一条。
  只见寨子里的男人们抬着龙舟船板,应和着锣鼓声欢呼着朝澜沧江边走去,当来到岩教家的竹楼时,人群止步,几个人走进岩教家,抬出龙舟的龙角,走在前面,引着人群来到澜沧江边。在澜沧江边细软的沙滩上,人们先放好龙舟各部件位置,便开始拼龙舟。130多个男人一齐动手,敲的敲,钉的钉,当天就能把龙舟拼造好,然后挑选出精悍、勇力过人的男子做龙舟手开始演练,到泼水节时参加隆重的龙舟大赛。
  波涛轰老人说,这条龙舟是曼春满村的骄傲,每年的龙舟大赛都是第一名,争来了很多荣誉。1961年泼水节,周总理亲自发奖,奖品是一尊小金佛。
  龙舟拼好了,静静地躺在江岸上,要等明天才下水试航。“嗨嗨嗨”的号子声从江上传来,对面的曼哈村的龙舟已经在操练着,飞快地从我们眼前过去。那是一条新做的大船,比曼春满村的还要大,波涛轰老人看着它,眼里有了一丝忧虑,他说:“明年应该做一条新的了。”
  傣族与水有缘
  “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临近江河溪流,有水,这是傣族选址建寨的首要条件。古时,傣族先民百越族群大多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先民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傣族先民漫长的西迁南下过程中,时时处处表现了对水的依恋。他们越过高山,穿过森林,爬过峡谷,走过平原,没有水的地方,迁徙队伍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因为他们依恋水,离不开水。公元前五六世纪,有一支队伍终于来到了澜沧江畔的一些河谷平坝定居下来。因为这里有水,这里就是西双版纳。
  用树叶写信时代
  逐水而居的傣族人民就生活在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悠久而独特的“贝叶文化”。贝叶属于棕搁科,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密林中一种贝叶棕的叶子。把贝叶裁剪整齐,压平,用水煮,煮后将它晒干,这时碧绿的叶子就会变成淡黄色,像一片片平整的厚纸片一样,就能在上面刻写文字了。贝叶经上的文字,是铁笔刻写的,刻写好后,涂上植物油,叶片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字迹,装订成册后,就是贝叶经。贝叶经是随着佛教传入而出现的。傣族民间传说,一位到天边寻找太阳的小伙子无意中发现能够用来书写并保存书信的贝叶,从那以后,傣族就用贝叶来互通信息。这就是傣族的经书和长诗里经常提到的“用树叶写信的时代”。其实,刻写在上面的也不只是佛经,傣族历史中很多有价值的医药、天文、立法等文献也都记载于贝叶上,并世代相传至今,共计达84000余部。因此,贝叶经被誉为傣族社会的百科全书。这种以贝叶来承载的文化,就被称为“贝叶文化”。
  下面一根桩顶上枝成林
  其实在傣族的生活中,不管是衣食住行,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植物的滋养。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为了让绿水长流,他们很早就知道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住山上常青树,沟底清水年年流”,古老的谚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水源的地方是龙山,寨旁有龙林,都不能砍伐。那么用柴怎么办呢?种植薪炭林。在景洪的路边,最多的是一种“下面一根桩,顶上枝成林”的树,俗称黑心树,学名铁刀木,还有人干脆就喊它“挨刀树”。黑心树生长很快,树枝一砍去,就会发出新枝,年年砍,年年发。傣族还种植竹子,建竹楼、编竹箩、煮竹筒饭。
  傣家泼水节
  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的泼水节,是傣、德昂、阿昌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现在,泼水节主要成了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傣族送旧迎新、互相以水祝福的传统节日。节日的主要活动是浴佛、泼水、赛龙舟、赶摆等。泼水节期间,差不多所有人都湿淋淋的,到处水花飞溅。年轻人敲着象脚鼓,跳起孔雀舞,互相扔掷香包,传递情谊。
  橄榄坝地理
  西双版纳橄榄坝在云南景洪市东的勐罕镇,与老挝接壤,从景洪渡口顺澜沧江而下40公里可达,因地形呈椭圆林木葱绿似“橄榄”而得名。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