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重走丝绸路

(2004-07-15)


    祁连山是座历史名山,全长近1000公里,分割了甘肃和青海两省。从中国地形图上看,祁连山仿佛是一道台阶,台阶下面是甘肃的河西走廊,著名的古丝绸之路从茫茫戈壁中穿过。台阶上面是青海的草原,这里翠峰起伏,草地成片。
  河西走廊总使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不仅因为一路都是延绵千里的戈壁,更由于这里积淀了几千年来太多的战争和冲突。敦煌是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它东接中原,西邻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公元前121年,西汉军队打败匈奴,取得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并在敦煌之北修筑长城,在西部设立阳关、玉门关。古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能有感于此。由于戈壁上的沙砾无法筑成墙体,因而敦煌一带的长城大都以柴草加沙砾层层夯筑而成。我们看到玉门关附近的一段汉长城遗址,残墙高约2.5米,基宽约3米,虽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仍屹立在荒漠戈壁上。因风化所致,墙体上的柴草和沙砾层显得越发清晰。使敦煌名扬天下的是莫高窟,它是世界最伟大的艺术画廊之一,共有洞窟492个,彩塑2415个,壁画近4.5万平方米。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是9层楼,建于公元695年。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以西5公里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嘉峪关比起玉门关来就要年轻多了。明朝初年,征虏将军冯胜大破元军,再次将河西走廊划回中原版图,于1372年建关城于嘉峪山西塬,成为明长城的西起点,也是万里长城保存最完好的关城。面对戈壁如海,嘉峪关确致令人产生“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悲壮之感。
  离开了“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古战场,驱车南下,由甘肃张掖经青海门源,我们翻越祁连山向青海湖开进。一路山势渐高,大片绿色扑面而来,不知不觉登上了青藏高原。高原的景色夏天最美,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朵朵飘浮的白云仿佛贴着地面,高山上的流水湍急而清澈,时而可以看到藏族牧人逐水草而居的帐篷,时而可以看到山顶上迎风飘扬的经幡,使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虽然与河西走廊只一山之隔,但全然没有了那股千年拼杀的血腥味,在这里历史上藏、回、汉混居,多民族的文化和谐交融。省城西宁曾是一个以回民为主的城市,西宁市的东关清真大寺占地13,602平方米,是青海最大的清真寺,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从建筑风格看,与新疆的清真寺不同,大殿表现出典型的汉族殿堂式结构,是汉、回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距西宁25公里的塔尔寺,是中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建寺于1379年,寺前广场矗立着8座如来宝塔,以歌颂释迦牟尼一生的8大功德。与典型的藏寺不同,塔尔寺的建筑明显具有藏汉结合的风格。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海拔3197米,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水系。去青海湖途经日月山,该山古时候叫做赤岭,为纪念途经此处进藏的文成公主,改名日月山,当地政府还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亭。夏天的青海湖畔开满了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油菜花,远处是白雪覆盖的祁连山,身旁是辽阔的草原和白色的羊群,与碧蓝的湖水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人间仙境。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