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专电(记者钱春弦)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19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旅游业将着力于促进城乡关系和谐,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三方面,让每一名游客都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者。
让乡村游成为城乡和谐的纽带
仅今年“十一”期间,全国城市居民选择农村旅游的约占7%,形成约7000万人次规模的农村旅游市场。在农村旅游较发达地区,很多农民家庭七天旅游纯收入达万元。
邵琪伟说,乡村游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旅游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强了城乡之间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统筹协调发展。
据测算,农村旅游每增加1名直接从业人员,间接增加5个就业岗位。发展农村旅游的一些地方,还改建厨房和厕所,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上的距离,促进了城市和乡村融合。
邵琪伟说,发展农村旅游,通过城乡交流、人员直接交流等方式,把先进文化传播到农村,在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同时,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有助于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让出境游客成为和谐世界使者
截至今年10月1日,我国已批准125个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可组团前往的达81个。
邵琪伟说,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在对外交往中,旅游可以促进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种群之间的人民的友好往来。
他说,到过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许多人成了中国人民的朋友,回去后成为主动宣传、客观介绍中国的宣传员。这使各国民众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去旅游,是中华文化进行全球传播的新兴窗口和重要载体,对推动中文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每一个出境的中国游客,都是中华文化大使、是中文国际化的宣传员。
邵琪伟说,通过旅游渠道,向国际社会展示的,是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改革开放的勃勃生机、五千年文明史、以及每一寸土地上的和平、和睦、和谐气息。把中国的和平信号通过旅游渠道传递出去,对增加中国的软实力和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让每一个游客牢记人与自然的和谐
邵琪伟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有利于改变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形成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
通过发展旅游,促使一些地方进一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住“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在全国许多地区,保护资源和环境,正通过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地成为共识,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