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购物四戒
1、一戒随便开口
不少游客看到旅游特产,特别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旅游商品,大脑连转都不转一下,马上就表现出极大的举趣,张口就问其价格、质地、用途等等。殊不知,这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的老底。
首先,精于商道的卖主从游客讲话的内容和口气中摸到游客的心态。张口就问价钱,卖主立刻能捕捉到游客已对此颇感兴趣,往往只要在价格上谈拢了,其他问题都好商量。这种轻易暴露自己偏好的行为,是旅游购物的大忌。此外,轻易开口问价钱的人大多容易冲动,拿不定主意,行事也比较轻率,缺少周密的思起,因而也就容易轻信别人的话。经验丰富的卖主碰到这种冲动型的旅客,往往就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大谈其商品物美价廉,过了这村就没那店,连哄带骗,让游客掏腰包买下价格不菲而真假难辨的商品。
其次,随意开口容易暴露游客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缺乏,从而使卖主利用客人的无知进行欺骗。由于好奇和不熟悉,游客大多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询问。比如问:“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如何辨别其好坏优劣?”等等。这一问,正中了卖主下怀。很显然,对商品的解释权被游客全部拱手相让于卖主,卖主便可自由发挥,把一件不值钱的东西吹得神乎其神。而且现在工艺技术相当发达,许多假货几乎可以做到乱真。比如,玉器是中国传统的珍贵吉祥宝物,而国内玉的产地和加工场所也相当多。玉以其令人赏心悦目的品质为大多数国人喜爱,在玉的产地买几块玉器回去馈赠亲友是不可多得的美事。殊不知,即使在玉的产地,一不当心也会买到假货。一些所谓的玉器看起来通体碧透,卖主又向游客解释判别好玉的标准,说是要一看二摸三听音,于是在卖主的推荐下,游客会对一些看起来色泽光润、翠色欲滴的好“玉”爱不释手,只是价钱嫌贵些,这时卖主就会说照顾生意、回去广为宣传之类的话,在与游客艰难的讨价中打了五折甚至更多。于是,游客怀着大获全胜的喜悦,兴冲冲地回到家拿出“美玉”来给朋友欣赏,这才发现原来“美玉”上竟有气泡,是玻璃做的。另外,一些游客出游前听说旅游地的某种特产,就迫不及待地向卖主询问,但因为不了解细节,卖主便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第三,随意开口容易暴露游客的背景信息。开口说话,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首先暴露的是自己的口音,即使说的是普通话,顽固的口音仍旧会把游客来源地公诸于众。成天与各地游客打交道的卖主从游客的口音中立刻能形成销售对策。首先判断游客来自的方位,从而大致判别客人的生活背景和性格,北方人性格较为粗犷豪放,不拘小节,不愿斤斤计较;南方经济比较发达,游客购买力强,但会精打细算;西部内地经济虽不太发达,但人憨厚、坦率;港、澳客人讲求吉利,腰包也鼓鼓,等等。从衣着打扮和进一步交谈中,还可以大致了解游客的社会地位和从事的职业。商人的精明、知识分子的迂直求真、公务员的谨慎、农民的憨厚等都是卖主因人制宜的依据。卖主有时会自称对游客的家乡很熟很有好感,甚至是半个或一个老乡,以博得客人的好印象。精明的卖主还会根据游客可能身份,很凑趣地给对方戴上高帽子,让游客在飘飘然中不知不觉中了计。因此,游客要切记,买东西时卖主的称赞一般不会是发自肺腑,而是另有所图。
第四,随意开口的人容易被卖主缠住不放。出门旅游过的人一般都曾遇到在旅游景点被不少兜售当地特产的商贩纠缠的经历。这些商贩挎着篮子,或在路边摆个摊子,想尽办法要得到游客的青睐。看到似乎有点钱、意志似乎甚坚定、面目和善的游客,他们会或者甜言蜜语,或者一拥而上,纷纷兜售产品。如果定力不够,忍不住开口“让我看看”或“怎么卖”,那么你就别妄想全身而退。开口就问,也没决定是否想买,这是卖主求之不得的,而作为游客往往就要身不由己了。如果坚持不肯买,那么卖主的笑脸顷刻赛似四川绝活“变脸”,游客就等着卖主的辱骂劈头盖脸砸下来吧!更有甚者,呼啦啦不知从哪里冒出些凶神恶煞般的人物,搞得你不得不乖乖交钱拿东西再走人。如此,即使游得再高兴也被赶得无影无踪了。如果你对某个销售点信不过,心存疑虑,就干脆远远避开。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随意开口,是避免买到不合适商品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