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dt
滚滚黄河东流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突然调头南下,象一把利剑,将黄土高原一劈两半,在秦晋两省的边界线上,开出一条深邃的峡谷,在这700多公里的秦晋峡谷段漫游,犹如走近了一个长长的画廊,两岸的奇观胜景令人陶醉。
当您乘坐橡皮伐或汽垫船漂流在黄河大峡谷时,您会被两岸的黄土高原上条条沟壑和来自高原上的上百条河流,如同一条条黄龙扑向黄河,掀起层层黄浪。这不正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真实写照吗?被黄土染黄了的黄河水,紧紧地夹峙在500米宽的河床上。河水向南奔腾咆哮到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时,两岸岩壁陡然缩成仅有50米宽的“壶口”,喧嚣的滔滔黄浪霎时撞向石壁,碎成尘雾和粉末,急忙收成一束,硬是一齐挤进“壶口”,跌入到40米的深谷“十里龙槽”中。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壶口瀑布。
从壶口到龙门,全长75公里。这里有著名的黄河“三门(即宜川的孟门——乡宁的石门——韩城的龙门)”,沿河有11处险滩,50多道湾。两岸高山林立,遮天闭日,沿途有睡女娇、大禹峰、峰窝崖、梯子崖、猴儿山、熊山、错开河等30多处自然景观,除此而外,还有古炮台、李自成点将台、鸽子奄、清代长城遗址、明清码头、古庙宇等20处文物古迹,并流传着许多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老传说。
相传,上古时代,黄河水受孟门山所阻,致使天下洪水泛滥,人们只好爬到树上或山崖石洞中栖身。大禹为拯救世人,开山劈石,疏通河道,当他凿到壶口附近时,碰上挡住河道的孟门山,他举起利斧正要往石上劈去,河水突然泛着青光,挟着狂风恶浪,把大禹的斗笠掀起甩在壶口岸上。原来这里是南海龙王的后大门,孟门山是后大门上的石壁,这股冲击而来的风浪乃是龙王欲保全龙宫的风水脉基,以此来警告大禹斧下留情。心急如焚的大禹为了尽快制服洪水,顾不得去拾被风揿起的斗笠,却运足全身力气,举起利斧继续向龙王“石照壁”砍去,终于劈通了河道,使河水顺河槽而去。但大禹也没顾上捡回斗笠,便又匆匆忙忙的踏上疏通九河三江的征途。
出了龙门后,还有陕西韩城的大禹庙、文庙、司马迁祠墓,山西的真武庙、回音塔等名胜。1997年10月由陕西省韩城市发起倡议,联合秦晋两省延安、渭南、临汾、运城、宜川、韩城、吉县、河津等八地市县共同开发黄河地域旅游资源。截止2001年,“黄河龙门——壶口旅游协作区联谊会”已连续开了四届。“黄河三门游”已成了两省共同开发的旅游项目,也是一条值得漂流的旅游热线。1987年9月3日,安徽省黄河漂流探险队队员王来安乘座密封船首漂壶口,同年9月8日,北京青年黄河漂流探险队张晓军也顺利漂过壶口,当月10日,河南省黄河漂流探险队用敞棚船在壶口侧流也顺漂成功。从此,结束了人类不能漂越壶口天险的历史。1999年4月13日,陕西韩城市黄河港务公司气垫船首试航“黄河龙门——壶口”成功。2000年8月8日,“黄河三门水上游”正式通航。在黄河峡谷水上游中,除可观赏到所乘座的气垫船一会儿在水势凶猛、浊浪腾空、涛声震天的急流险滩上翻越,尽管浪花飞溅,却有惊无险,极富刺激;时而又峰回路转风平浪静,使人心旷神怡;有时乘船靠岸,观赏风景,虽攀登不止,却毫无倦意,使人真正体验到黄河惊险,峡谷的风采,文化的博澜。
“黄河三门游”所乘座的气垫船为水陆两栖用船,小巧灵活轻便,安全性能高,每次可乘坐8—10人,从龙门至壶口往返大约5个小时左右,游客可直接进入铁路沿线,奔赴太原、西安、临汾及郑州等地,集旅游与集散游客为一体,而且“三门游”长、中、短结合,非常适宜接待国内外游人和国际团体,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今的“三门游”,已成了黄河秦晋两省八地市县著名的“南有长江三峡,北有黄河三门”的大自然风光名胜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