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州—可可西里

(2004-7-14)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周边地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区雪山耸立,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广袤,气候寒冷,常人很难进入,自然景观完好,故野生动物众多。野牦牛、雪豹、藏羚、盘羊、野驴、野骆驼等出没,金雕、红隼等飞翔,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这里距西宁1500多公里,海拔5300多米,是观赏野生动物的理想地方。
  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28米/秒,年平均气温在-4℃度以下,最冷温度可达-40多度。由于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我是个过客,在走过的地方,留下的是眷恋,带走的是牵挂。我只有一个承诺—— —我还会再来。
  了解玉树是从玉树的歌舞和赛马会开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借到 一盘录像带,拍的就是玉树一年一度的赛马会和玉树的几个景点。从此,那伟岸粗 犷的康巴汉子、戴着华丽头饰的玉树妇女、震天动地的康巴舞蹈、惊心动魄的马术 表演,还有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时留下的文物古迹……凝成了我心中久久挥之 不去的玉树情结。
  玉树州位于青海省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素有名山所宗、江河之源、 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玉树”是藏文译音,含义为“遗址”,将音、义相 连,则是“在故址上盛开的美玉之树”。过去由于玉树地区海拔高,植物少,人们 也称其为“树贵如玉”的地方。
  世界第一石刻图书馆———新寨嘛呢城
  从西宁发出的长途汽车终点站就是玉树州的州府结古镇。到了结古镇的第二天, 我便包了一部车(花费50元)沿着214国道前往玉树州一处久负盛名的嘛呢石刻景观,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嘛呢堆———新寨村。新寨村创建于公元1715年,奠基人为第一 世加纳活佛宗求帕文,为了纪念加纳活佛,这座嘛呢堆又被当地人称为“加纳嘛呢 堆”。
  车子刚停在“新寨嘛呢城”路边,就围上来一群手拿小嘛呢石的藏民。巴掌大 小的刻有六字真言的彩色嘛呢石才一两元钱一块,买上几小块送人,大一些的就供 在嘛呢堆上了。
  很多手摇转经轮的藏民虔诚地围着嘛呢城一圈一圈地转着,转到嘛呢堆东侧的 八座白塔时,还要一一转动那藏有经文的转经筒。他们认为,每转动一次经筒,就 等于念了一次里面的经文。整个嘛呢城面向214国道这一边几乎全是雕有佛像的嘛呢 石,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及和谐的色彩搭配让人简直无法相信是由一些根本没受过艺 术教育的普通藏民雕刻的。在这里有很多石刻艺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新寨,生 活在这嘛呢城的脚下,他们将刻画嘛呢石作为一种职业,同时也是为自己今生多积 善业,他们整日在嘛呢城边虔诚地刻画着,铁钎磨秃了一个又一个。他们口中一遍 遍吟诵着六字真言,伴随着刻石的丁当声,口中诵出的六字真言印刻在石头上,有 一字一石的,有六字一石的,于是,冰冷的石块有了灵性,这有了灵性的石头又被 虔诚地放入嘛呢堆中,经过近300年的积累,在这里已有各种嘛呢石25亿块,其中尤 为珍贵的是几万块刻有律法、历算、艺术论述和各种佛像的嘛呢石精品,其中有的 竟然是将整套的佛经完完整整地刻在很多块石头上,甚至连封底、封面都完美无缺, 真可谓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石头被整整齐齐地排放在嘛呢堆上,组成一 套套“经书”。据说嘛呢石上刻的经文有近200亿字,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石刻 图书馆”。
    令我眩晕的勒巴沟嘛呢山
  结古镇中心广场每天都停着很多辆面包车和吉普车,这些车长途短途全跑,司 机大多是藏族,不过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藏族司机一半以上都是无照驾驶。这里还是 玉树旅游的信息中心,初来乍到者如果对玉树缺乏了解,找这些司机聊一聊就全清 楚了,而且这里的司机大多会讲汉语,等于包一部车还捎带了一个藏文翻译兼导游。 我选了一辆看起来挺新的面包车去勒巴沟,司机居然是个僧人,他向我要了80元车 费,价钱果然公道。
  勒巴沟沟深大约8公里,山谷里,完好地保存着唐代的石刻精品。沟口边,有一 座早已废弃的白塔,独自守候着苍凉,有如一位老人,在向后人述说着这唐蕃古道 昔日的繁华,述说着当年这里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而今,原来的“车马官道” 现今早已湮没于寒烟衰草之中,缓步走在这荒草丛生的小径,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 入藏的三大通道之一,但是只要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草丛中,溪水边,随处可见 刻有经文的嘛呢石。有阳文,有阴文;有的上面生满了青苔,字迹已被岁月打磨得 模糊不清;有的大如磨盘,有的小如鸡蛋;更有刚刚刻好不久的,琢磨的痕迹尚存。
  转过一个小山口,便是一座有如船头般的山崖,小路顺崖角分成左右两条,左 面有一个小缓坡。我决定先到缓坡上面看一下,再决定是向前走,还是回头。慢慢 地爬上小坡,不经意向前一望,不禁一阵的眩晕,心好像真的从口中跳了出来,眼 前分明是一座嘛呢山,我以为自己是高山反应,眼花了,赶忙闭上眼睛,又深吸了 几口气,又睁开眼,没错,眼前确确实实是一座嘛呢山。
  我到过藏区的很多地方,见过各种各样的嘛呢石、嘛呢堆、嘛呢石墙,但是, 像眼前这样将整座山都刻满经文的,不是亲眼所见,根本就难以想象。山上的经文 字体有大有小,有的是用古藏文刻的,有的是用古印度梵文刻的,随山就势,但又 疏密有序,无处不是匠心独运,这气势和韵味根本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更难以想 象的是,在如此高的海拔,在这光滑如镜的峭壁之上,这些经文是如何刻上去的。 当地有一种说法,在寒冷的冬季,将冒着热气的新鲜牛粪贴在崖壁上,经过一夜, 牛粪就会冻在山壁上,刻工就可以蹬着这些牛粪梯,爬上山崖,开始刻画了,不知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
  盛唐气象大日如来
  除了这“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勒巴沟嘛呢山外,在结古镇南方不到10公里处还 有文成公主留下的珍贵雕像———大日如来佛像,几乎每一个到玉树的客人都会慕 名前往。本来可以从勒巴沟直接转到大日如来佛殿的,可是当时路还没修好,只能 回到结古镇再前往大日如来佛殿。我从结古镇包了一辆面包车,价钱和到勒巴沟一 样,也是80元往返。
    大日如来佛殿也叫文成公主庙,现属禅古寺管理。在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 唐蕃第一次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随同文成公主入藏的还有精通 造纸、雕刻、酿造等各种技法的工匠、艺人,这送亲的队伍既是和平的使者,同时 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
  当时,文成公主携浩浩荡荡的陪嫁队伍离开长安,经日月山、勒巴沟,驻驿贝 沟,因长途劳顿,便决定在贝沟休整一个月。在这里,当地藏族头领和群众为公主 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以来第一次极为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
  为弘扬佛教文化,也为感谢和报答当地藏族人民,文成公主令随行工匠于贝沟 坐北朝南的悬崖上雕刻了汉式浮雕佛像九尊,佛像的尺寸和图案都是文成公主亲自 制定的。九尊佛像中,端坐中央高达7.3米的巨型佛像是大日如来佛,他双手禅定, 吉祥端坐于莲花狮座上,在菩提树的陪衬下,显得十分凝重。佛像雕刻精致细腻, 是藏汉文化互相交流的结晶。在这遥远的藏区,能看到汉式的佛像,不禁让我油然 而生一种亲切感。
  这就是玉树,一个太让人留恋的地方。那里的雪山太圣洁,只因为江源的水太 清纯;人们的信仰如空气般透明,只因为辽阔的草原太平静;他们用歌声唱颂吉祥, 用舞蹈祈求如意;于是世纪的铜号吹出了千古法音,宛若星光的酥油灯点燃了一腔 赤诚,一生的瞩望;日月流转,江流蜿蜒,口诵六字真言的人们,手执转经筒,转 过嘛呢堆,转过岁月的年轮,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与蓝天对话,与日月交谈,送 走的是今生,留下的是永恒。
  小结
  出行费用:1500元左右
  时间:从西宁算起5—7天
  身心消耗:***
  出行难度:**
  最佳季节:6—8月
  提示:玉树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近4千米,属于比较典型的高原气候,昼夜 温差极大。一般内地人初到时会有高原反应,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以免高原 反应加剧。治疗高原反应,本人有一偏方,喝百事可乐,屡试不爽。玉树州州府结 古镇在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就在7到15度之间,所以到这里旅行,即便在夏天, 也要带毛衣。玉树藏民纯朴热情,当地几乎每家都有自酿的青稞酒,到藏民家中做 客,当地人一定会让你喝酒,但是这里属于高海拔地区,内地去的人尽可能不要喝 酒,最好也不要抽烟。尽可能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习惯,进入寺庙不要大声喧哗,进 入寺庙的大殿要将鞋留在门外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