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故事----甲壳虫发展历史

  德国是全球性汽车生产大国,那里的许多汽车生产厂商均在各自近百年的汽车制造史上,为世人打造了不计其数的汽车精品。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车型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有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却一直响起在我们的耳边——甲壳虫。
  如今,在世界各地仍旧有几百万辆甲壳虫汽车行驶在路上,它们中间几乎包括了几十年来甲壳虫的所有车型。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甲壳虫汽车登记在册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流行和最受人喜爱的汽车。
  1934年6月22日,德国汽车制造联合会委托著名的汽车设计师费迪南•波尔舍设计一款“大众汽车”。1935年,样车下线,搭载了改进型空冷700毫升直列4缸发动机,功率达到22马力。这款车可以说是日后甲壳虫车型的原型,其极具个性的元素在后来的甲壳虫车型上都得到了体现。
  1936年2月24日,3款“VW3”车在德国柏林进行展示。从10月22日到12月22日之间,每辆VW3车都至少完成了50,000公里的测试。1937年,这些车更是经历了严格地针对车高速行驶能力的测试,测试里程累计达到了2,400,000公里。测试结束后,德国汽车制造协会同意定购30辆。
  1938年,大众推出了经过进一步改型的“38”系列车型,它装载的空冷直列4缸986毫升排量发动机能输出24马力的功率,车重750公斤。这款坚实且具有与众不同外型的车,就是“甲壳虫”汽车的鼻祖。但实际上,直到1968年,“甲壳虫”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公司官方的广告里。
1939年2月16日,柏林车展上还展出了由费迪南•波尔舍重新设计,由希特勒命名的“KdF-Wagen”。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众公司开始大量生产军用汽车。1945年,战争结束,在同盟国的监督下,大众公司开始重新生产民用汽车。从此,甲壳虫汽车进入了快速、平稳的发展时期。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出厂,打破了福特公司T型车保持的生产纪录。8月,编号为“VW1303”的装载40-50马力发动机的甲壳虫取代了原有的“VW1302”,成为主流车型。1973年,大众公司将几款特制型号的甲壳虫投放市场:Jeans甲壳虫、大甲壳虫、“黑-黄比赛者”和城市甲壳虫。7月,VW1303停止生产,1303敞篷车(即VW1303A)在8月上市成为主打产品。
  1974年6月1日上午11点19分,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本厂停止生产甲壳虫。8月,宣布停产VW1303A。1975年7月,VW1303也停产了。直到1978年1月19日,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1辆甲壳虫汽车在Emden下线。到此为止,德国本土共生产了16,255,500辆甲壳虫。但是在海外的工厂里,甲壳虫仍然以每天1000余量的速度进行生产。
  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汽车在大众汽车公司位于墨西哥的Peubla工厂下线。这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世界纪录的诞生。为了庆祝这一伟大成就,大众公司推出了“SilverBug”珍藏版甲壳虫,以此献给那些忠心的追随者。
  甲壳虫能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原因在于其商标式的品质:独具匠心的设计、精致的加工工艺、完善的装备和众所周知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有其低廉的价格、较低的维修费用,并且使用多年后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大众公司很少参与价格战,但实际上对于他们的汽车品质来说,他们的标价并不昂贵,其“想想还是小的好”的主张更是改变了美国人观念。这些都可以说是其成功的根源。
  1998年,大众公司推出了其全新打造的最新款甲壳虫汽车。这款车在1998年底特律国际车展上露面时,即受到了公众和传媒的极度关注。新甲壳虫的外形设计仍颇具当年甲壳虫的风采,同时拥有靓丽的色彩和动感的线条,整体造型还是秉承半个世纪前的款式,但是加入了更多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再加上现代化的机械性能,新甲壳虫无疑将成为21世纪的现代车型。
  除了外形和仪表盘和从前相近,新甲壳虫由以前的后轮驱动方式,改为了现在的前轮驱动方式,发动机也由以前的风冷式改成了现在的液冷式,安全设备新添了防抱死制动系统和侧面安全气囊,其他配置还有空调、AM/FM收录机/音响系统、电动反光镜等。尽管相对于紧凑型微型车来说,甲壳虫价格略显昂贵,但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车型本身,同时还有品牌传承多年的“甲壳虫文化”。

                                                                                                             来自:中国汽车网

   返回